返回

愚情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76章同爱一人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这样,一晃6年过去了,时光流逝到了1947年。那年林绶17岁。林深也已到19岁。林之磬已经是40岁了,在李星的引导下,林之磬几年前就加入了中国***,在大学里从事于党的地下工作。林绶宅心仁厚,林之磬竭尽所能把自己的一身本事悉心相授予他。林绶武功高强,一般的人十几个也近不了他的身。他还精通医学,特别是中医,许多疑难杂症到他手上,便可以手到病除。林绶还精通书画,一手毛笔字写得是龙飞凤舞,令人感叹不已。林之磬虽然也教林深武功和中医、书法,但林深的杀气太重,毅力也不够,所以虽然也有一定的造诣,但和林绶相比,差距还是相当之大。林深却总认为是父亲偏心,没有尽心教他,心里一直是非常地不满。

    那年,林绶和林深均在私立杨思中学读高中。林绶早读书一年,读高二;林深读高三。父亲林之磬为了照顾家里,在两年前就辞去了沪江大学中文系教授之职,在私立杨思中学担任校长职务。两个儿子在他的眼皮底下求学读书,自然是非常发奋用功,不敢怠慢,所以学习成绩在班级和年级都是名列前矛,很少能有同学与他们匹敌。特别是林深文武双全,人品又好,更是深得学生和老师的喜爱,人气极旺,人缘极好。

    村里有个姑娘叫袁黎,也在杨思中学读高二。她和林绶是一个年级,但不在一个班级。林绶是1班,而袁黎则在2班。袁黎人长得亭亭玉立,非常漂亮,是学校公认的校花。袁黎不仅人美,读书也异常刻苦、聪明。在2班,她的成绩常常是名列第一,连许多男同学都望尘莫及。袁黎不但读书好,艺术细胞也特别的强,她能歌善舞,她对歌、舞也有一种特别的敏感。无论什么歌,她只要听到一遍,就能能唱,而且是唱得婉转动听。无论什么舞,她只要看过一遍,她就能跳,而且跳得是惟妙惟肖,令人赞叹不已。

    林深、林绶、袁黎常常三个人一起上学,一起放学回家。三人一路上有说不完的话题。哥弟俩都非常地喜爱袁黎。而袁黎也喜欢林家这哥弟俩。

    天下午放学,正巧是林深和袁黎同时回家。林深意味深长地对袁黎说:“小黎,再过几个月,我马上要报考大学了。我读大学后,我们就很少有机会见面了。我正舍不得和你分开呢。”

    袁黎也非常感慨地说:“是啊,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。聚了总还是要散的,这便是大自然普遍存在的观规律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。”

    林深马上接着说:“这话对,但不全面。散了还可以聚啊。如果是一家人,我们不就可以永远聚在一起了吗?”

    听到林深话中有话,袁黎的脸刹时绯红了。林深不失时机地紧接着对袁黎说:“小黎,我喜欢你。我们交个朋友吧?”

    袁黎狡黠地说:“深哥,我们一直就是最要好的朋友。难道这不算数,还要重新开始交朋友?”

    林深用手点着袁黎的额头说:“你这个袁黎,明明懂得我的意思,跟我打岔啊?”袁黎还是调皮地说:“深哥,你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?你妹子,我确实是不懂哦。”林深故作生气地说:“好,你不懂。看我如何收拾你?我收拾你了,你就懂了。”说完,林深佯作要去呵袁黎的痒痒。袁黎咯咯笑着跑了起来,林深就在后面追,他们始终保持着一段距离。一会儿,俩人就到了村子,于是就互相告别。

    袁黎对林深所说的话,一方面是她性格活泼使之然,另一方面是少女的羞涩使之然。但更为重要的原因,在她的心中似乎已经有一个她心仪的白马王子了。这白马王子究竟是谁?她心中还没有底。更何况这心中的白马王子还没有像林深哥一样,向她,这美丽而高傲的公主,表明心迹呢。

    林深和林绶,她到底更喜欢哪一个?而且以后是可以作为终身伴侣的。林深的暗示,迫使她必须提前来思考这个非常棘手的难题。

    接受了父母亲的遗传基因,林深和林绶长得都是英俊潇洒,身高均在一米八零。两个人也都聪明、能干。相比之下,林深更为风流倜傥,会甜言蜜语,讨得女孩子的欢心,而林绶则含蓄深刻,百折不挠。这兄弟俩深得女孩子的喜爱,追求他们的人不计其数,暗恋他们的女孩则更多了。对待女孩子的追求,兄弟俩所采取的态度则迥然不同。林深是周旋于花丛蝴蝶之中,造致蝶儿的疯狂追逐,有时场面颇为壮观。林深虽并不爱她们,但逢场作戏,却也乐在其中。林绶却不屑哥哥之所为,认为哥哥是拿感情作游戏,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。既浪费了自己的精力,又伤害了她人的感情,不是大丈夫所为。所以虽然有许多女孩钟情于林绶,但林绶却无动于衷,要么是佯作不知,要么是以年纪还小,干脆婉言谢绝。其实,其中还有事业为上的思想,也深深地左右着林绶的恋爱观。那就是:男子汉大丈夫当志在四方,而不是沉醉于儿女情长。所以有些爱慕他的女孩给他起了个雅号,叫做冷血俊男。其实,这雅号倒是冤枉了林绶。林绶这样的男子,要不爱,爱就是天长地久,海枯石烂。

    袁黎到底更喜爱谁呢?她不禁伤透了脑筋。林深让人着迷,也让人困惑。林绶让人冷静,也让人踏实。旁观者清,这

第76章同爱一人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